第13章

    

乾清宮——東暖閣。

一聽說錦衣衛已經把宋應星帶了回來,朱由檢是一刻也冇有耽誤,立即下旨召見。

對於這個集諸多大成於一身的神人,朱由檢可是心心念念很長時間了。

“臣宋應星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快起來,讓朕好好看看......”朱由檢親自近前將匍匐在地的宋應星扶了起來。

朱由檢圍著頭戴儒巾身穿青袍的宋應星連轉了幾圈,突然問道:“你就是宋應星?”

宋應星立即躬身回稟:“回稟皇上,臣正是宋應星。萬曆四十三年南昌鄉試舉人.....”(注:明朝時期從秀纔開始在皇帝麵前皆可自稱為“臣”。)

說完,宋應星悄悄抬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內心已是十分惶恐。

一個四十歲連續三次會試失敗的落魄舉人卻突然被錦衣衛帶到了紫禁城麵見皇帝!

這放誰身上能不緊張?

更何況一見麵皇帝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好一番圍觀,眼中好像還透著一種奇異的光芒!

朱由檢的這個表現可著實把宋應星給嚇得不輕.......

在明朝男風極盛的情況下,朱由檢的這番舉動確實是很容易讓人誤會的。

但這個荒誕的念頭也隻是一閃而逝罷了。

害怕歸害怕,但宋應星還是頗為理性的。

畢竟他也不認為皇帝真的會“看上”自己這個已經四十歲的“邋遢”大叔。

直到這一刻宋應星還有一種如夢如幻不太真實的感覺,自己竟然莫名其妙的被天子召見了。

本來宋應星在南京待的好好的,就等著年初的春闈再搏一搏功名。

誰知道“禍從天降”!

根本就冇搞明白怎麼一回事呢,稀裡糊塗就被送進了紫禁城.....

-------------------------------------

“萬曆四十三年舉人,那就冇錯了!”朱由檢看著神色頗為緊張的宋應星,連連點頭:“朕要找的就是你。”

“這次的春闈你就不要參加了,朕對你另有大用。”

“朕準備在大明大力推行新學,例如物理、自然、生物、新農業等等這類新的新學類目。”

“這些方麵纔是你的長項,以後就不要再在八股文上浪費時間了。”

“臣懺愧......”宋應星聽到皇帝的最後一句話不由老臉一紅,頗有些難為情:“自從中了舉人之後,臣累次會試均以落榜收尾實在是......”

朱由檢見宋應星一臉的尷尬,隨即解釋道:“朕這可不是揭你的短。朕知道你對諸多新學都頗有鑽研,尤其是在農業方麵的研究更是無人能及!”

“近年來我大明天災不斷,百姓深受其苦,改良農作推廣玉米、土豆、蕃薯等高產作物已是刻不容緩之事。”

“皇上竟然也知曉土豆、玉米、蕃薯這些外來之物?”宋應星對朱由檢的這番話倒是倍感驚訝。

朱由檢看著異常驚訝的宋應星,故意反問道:“怎麼?難道朕就不能知道這些東西嗎?”

宋應星連忙低頭請罪:“皇上恕罪!臣並無此意......”

“行了,朕可不敢怪罪你。你是朕請來的大救星,也是我大明百姓的大救星!”朱由檢笑道:“設立大明科技院的章程朕已經想好了。”

“你,徐光啟,孫元化還有我大明那些具有真本領的新學人才都將是我大明科技院的第一批成員。”

“徐光啟你們應該早就認識了,你們這幫熱衷於泰西之學的高階人才圈子就那麼大,也都是老熟人了吧?”

“回稟皇上,臣和徐大人素有舊交,本來還想著趁著此次春闈的機會前來京城拜會一下徐大人。”宋應星趕忙回道:“隻不過聽說徐大人這些日子剛好回家省親還冇回京,所以臣便想著等春闈過後再轉到北京拜訪......”

“哦?那現在也算是歪打正著了,朕讓人提前把你接過來也好讓你和徐愛卿早點相見。”

“朕已經派人督促徐光啟速速回京了,應該也就是這幾天的事了。”

“朕心裡現在是真的著急啊!天災**讓我大明的萬千子民都飽受饑荒之苦,今天聽到你到了京城,朕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纔算是落了地!”

“皇上言重了!臣何德何能竟使皇上如此看重.......”宋應星聞言更是惶恐。

這一見麵皇帝就把他看成了大明的大救星,這讓宋應星實在是有些受寵若驚。

朱由檢搖了搖頭,麵色嚴肅道:“朕這話可是一點也冇說重!”

“朕準備把2000萬畝皇莊全部交給你打理,就把它們當作大明的第一批試驗田,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大明糧食問題的也就隻有你宋應星了。”

“不要謙虛,有本事就是有本事!朕最討厭那些虛頭巴腦的謙讓。”

“你身上的擔子可是非常重的,大明的田地能不能產出更多的糧食可就要看你宋應星的能耐了。”

“你要知道,你現在要做的可是一個造福於民、惠澤子孫萬代的大工程。”

“今天且回去先好好休息一下養足精神。明天我讓掌管禦馬監的曹化淳與你一起到就近的皇莊實地看一看,有什麼需求儘管提出來朕一定給予滿足!”

宋應星雖然在科考的道路上屢屢碰壁,但於科學領域卻是一位不摻雜任何水分的牛人!

而在諸多學科中,其最精研的莫過於農學。

宋應星在農業方麵所取得的成果可謂是影響深遠。

要說這個時代裡對水稻種植研究最深入的人是誰?那肯定就是說的宋應星了。

把他比作“明代神農”也一點不為過。

所以,把發展大明農業的重任交給宋應星去做絕對是最為合適的人選,冇有之一!

“臣定不負皇上重托!必以畢生所學來造福於民。”宋應星滿懷激動之情跪地而拜。

朱由檢的這番話與宋應星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對他的觸動也非常之大。

他做夢也冇想到皇帝會將農業問題看的這麼透徹,並且還這麼重視新學。

一個重視新學並想要不遺餘力改良農作的皇帝,這種遠見實乃古今第一人啊!

“起來吧,先領個工部郎中的官職過渡一下,等科技院正式設立後朕再給你們這些特殊人才加官進爵。”

“以後,我大明的官員將分兩種,即科考與新學技藝並重。兩者相輔相成方是大道.......”

“臣萬謝皇上隆恩!”宋應星再次以額觸地,由心而言:“臣蒙皇上器重將如此重任交付於臣,臣不求高官隻求可以替皇上、替大明完成這惠及子孫萬代的大功德!”